“陈莉大语文工作室”成员在全国中职校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交流活动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佳绩
发布时间:2018/11/2 0:00:00 作者:czy 浏览量:3634次
“陈莉大语文工作室”成员在全国中职校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交流活动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佳绩
在刚刚揭晓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交流活动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陈莉大语文工作室”成员卢晨晨(南京中华中专)和梁燕(徐州中专)分别荣获一等奖,其中,卢晨晨老师作为两名一等奖展示教师之一在总结颁奖大会上面向全国参会的400多名专家、教师作说课展示。陆秋玉老师荣获二等奖。来自全国各职业院校的100名选手及300多名观摩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展示活动。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交流活动,赛前需提交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说课课件、微课和课堂实录等参评资料。活动分五个组匿名方式同时进行,选手按抽签确定的次序上场;选手在展示过程中不能出现所在省(自治区,市,地区)、学校名称和个人姓名,评委对本省参加交流活动展示的教师均采取回避政策。此次活动,优秀选手云集,竞争激烈,工作室两名成员一边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一边用课余时间精心准备,最终以其宽广的学科背景,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研究底蕴,精彩的教学呈现,力拔头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体现了一名优秀青年教师的韧劲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卢晨晨老师的《声声慢》一课教学设计,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前自读文本,完成预习;课中学习以读为主线,学生在音读-意读-情读三环节中,小组合作探讨感愁、示愁、愁何三个任务,提升言语的表达与运用,促进审美的发现与提升。课后,对比赏析,由一首词到一类词,延展课堂的宽度,传承文化,情感升华。
梁燕老师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教学设计,以学情为起点、以教材为工具、以课堂为舞台、以信息化为手段,精彩展示了新时期中职语文课堂的育人艺术,真实再现了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语文生态课堂。梁老师聚焦学生,从对于学情课情的深入研究出发,用一个个戛戛独造的课堂活动带领学生巧学妙记析文本、读文识人养精神,在历览两千余年荔枝文化的同时品味语言魅力、感悟大师情怀,在趣味盎然中增广识见、砥砺心性、收获成长。
陆秋玉老师参加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由江苏联院语文教学协作组举办,共有56名青年教师参加。大赛由硬笔书法展示、指定话题演讲和现场教学设计三部分组成,均在指定的短暂时间内现场完成,现场打分,教学设计课题取自教材之外。比赛具有极高的难度和挑战度,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共产生6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和16个三等奖,陆秋玉老师凭借深厚的教学研究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荣获二等奖,取之不易,尽展中华中专青年语文教师的风采。
陈莉大语文工作室2017年4月被立项为南京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018年6月被立项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先后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大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第二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自筹课题《五年制高职大语文教育实践研究》,江苏省第三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课题《大语文教育观下五年制高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古诗文教学为例》为抓手,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扎扎实实进行了大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一轴心、四结合”大语文教育模式,其研究成果《五年制高职“大语文”教育实践研究》分别荣获省教改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和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一轴心、四结合:五年制高职大语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领衔人及成员多次面向省市职教同行开设示范课、公开课和专题讲座,进行“一轴心、四结合”大语文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益。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工作室成员的团队合作、倾心付出,离不开南京市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与政策保障,更离不开校领导的顶层设计与引领支持,离不开市语文教研活动的扎实推进与学校全体语文教研组各位同仁的扶持相助。“陈莉大语文工作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有决心有信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将工作室打造成“职业教育大语文教育领军人才、优秀骨干教师的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试验田和新高地;‘一轴心、四结合’大语文教学模式的省、市示范窗;优质教科研成果的培育场和孵化器;帮扶薄弱地区、服务社会的新平台”,为提升人才质量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文:陈莉 图:陈莉 审核:陈莉)

